快速學校
政策解讀
全國統一招生熱線
400-805-3685
在上海每年11萬到12萬的初中生里,如果孩子處在前11%-22%這個位置,那么家長要注意了,“名額分配到校”、“名額分配到區”影響的就是這部分孩子,我把它稱之為“黑暗圖譜”。
——摘自第六屆IEIC大會 李海林分享
李海林 | 第六屆IEIC大會學生成長論壇主題演講
選校永遠是盤踞在每一屆家長心中的難題。
就像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校長李海林說的那樣:
“是上重點高中今后進國內重點校,還是上國際高中今后進入海外TOP大學?這兩條路如果擺在家長的腦子里轉,我估計是睡不著覺的。”
在第六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上,李海林校長針對選校難題,結合升學大數據和40多年育人經驗,給了家長一套明確的算法。
聽完李海林校長的一番分析,現場很多家長豁然開朗,原來選校也是有“套路”的!
上海每年1.2萬名初中孩子為爭奪“名額分配”而焦慮
上海的基礎教育資源是很發達的,所以總體來講,家長們不用太焦慮,選校是有“套路”的,你掌握了那些“套路”,可以事半功倍,化繁為簡。
上海家長選校的時候有兩個選擇題:
第一個,進公辦還是民辦?
第二個,是選擇國際教育的道路,還是選擇本土教育?
這兩種選擇的依據是不一樣的。
第一個,選公辦還是選民辦的問題,首先看戶口。
如果人戶一致,對口的公辦學校又是比較理想的,家長們想都不要想,就進公辦。
如果想讀很好的學校,又沒有人戶一致,比如外地戶口只有居住證,這種情況下其實留給家長的選擇范圍很小,建議走民辦教育的途徑進入理想學校。
圖 | 嘉賓分享PPT
其次,小學升初中具體要選哪所學校,要根據高中的招生政策來分析。上海的高中入學招生政策三種,自主招生、名額分配、統一考試。
特別是“名額分配”,讓很多家長感到焦慮,不知道自己孩子,進入某所初中后到底能不能享受到“名額分配”的政策。
這里我同樣做了個數據分析,給大家分享一張表,大致上錯不了。
圖 | 嘉賓分享PPT
如果你的孩子在目前的初中可以排到班級前五名,不需要有任何焦慮,政策無論怎樣變化,都動搖不了他們前10%的地位。
但尖子生畢竟是少數,如果你的孩子目前處在在初中班級前6—10名,也就是說,在上海每年11萬到12萬的初中生里,他處在前11%-22%這個位置,那么家長要注意了,“名額分配到校”、“名額分配到區”影響的就是這部分孩子,我把它稱之為“黑暗圖譜”。
我進行了精心的核算以后,得出結果,去年處于“黑暗圖譜”,受影響的大概有1.2萬名孩子。
圖 | 嘉賓分享PPT
問題來了:
如果孩子所在或所對口的初中學校一般,屬于中檔,且孩子成績還可以,能維持在班級前6—10名之間,那要不要讓孩子轉學去搏更好的學校?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選校原則。我們以全上海高中升學率最 好的前20名的初中學校來說——
如果選擇了這樣的初中學校,孩子能夠進入學校的前50%,那就在這所學校就讀;
如果孩子在這所學校里,不能夠進入前50%,很有可能是在50%-70%之間,就不要選這所所謂“雞校”,應該選中偏上的“鵝校”。
這里面的奧妙,各位家長慢慢去琢磨,大致上不會錯。
圖 | 嘉賓分享PPT
11萬初中生要擠掉多少人才能考入“985”?
第二個選擇題,是上重點高中,今后進國內重點學校?還是上國際高中,今后進入海外牛校?
我們先看數據,數據是客觀的、最有說服力的。
第一個數據,上海每年大約有11萬—12萬的初中畢業生,很有可能再過兩年就到13萬了,但是最近一兩年是在11萬—12萬之間。
其中,根據初中畢業普職分流的政策,能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有6.6萬人左右。這6.6萬人最后大約有6萬人會參加秋季高考,剩下6千人要么流失,要么到國外去了,要么離開上海了,或者參加春季高考了。
這6萬人中間,最后能考上本科的是3.6萬人,能夠考上一本的是1.2萬人,能夠考上“211”的7.800人左右。
各位家長。你們心心念念的“985”,每年大約有不到3千人能進入到全國45所“985”大學,去年只有2800人左右。
圖 | 嘉賓分享PPT
這是一個客觀數據,這個數據在未來3-5年中間不會有大的變化,高校的學位是有限的。
第二個數據,我們看一看2022年中國世界大學排名前十的學校。
北大、清華——神一樣的學校,在世界排名第17、第18名;復旦、浙大、交大分別排名第31名、第45名和第50名。同濟大學在上海是非常好的學校,但在世界排名第211.
圖 | 嘉賓分享PPT
第三個數據,2018-2022年國內應屆生與應屆留學生人才的競爭力指數走勢。
我們可以看到,競爭力排名從高到低是:海外前100的大學>海外非前100的大學>國內“985”、“211”>國內非“985”、“211”。
圖 | 嘉賓分享PPT
照我看來,如果按照今后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職業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大學選擇的話,我這里面有幾個排序。
第一優,美國常青藤大學或英國G5大學;
第二優,中國的清華、北大、復旦、交大;
第三優,世界前50的大學;
第四優,國內“985”大學;
第五優,世界前80的大學;
第六優,國內“211”大學;
第七優,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
第八優,國內一本。
針對大學選擇的優先排名,我有三句話:
第一句話,如果孩子能夠考上第二優(清北復交)、第四優(“985”)、第六優(“211”)、第八優(一本),那同樣也可以考上第一優(藤校/G5)、第三優(前50)、第五優(前80)、第七優(前100)。
第二句話,我們寧可要第一優(藤校/G5)、第三優(前50)、第五優(前80)、第七優(前100),恐怕比第二優(清北復交)、第四優(“985”)、第六優(“211”)、第八優(一本)更有競爭力。
第三句話,如果你考不上第二優(清北復交)、第四優(“985”)、第六優(“211”)、第八優(一本),但只差一點點,家長、學校、孩子共同努力3-4年,很有可能孩子最后能夠進入第一優(藤校/G5)、第三優(前50)、第五優(前80)、第七優(前100)的大學。
我從事國際教育這么多年,體制內、體制外、國內重點高中、上海國際高中都經歷過,得出了這么一個基本結論。
由此我寫了兩句話——
第一,只要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只要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出國留學可能是一條相對其他求學之路更好的道路。
第二,只要中國大學的辦學水平與世界牛校還有相當差距,中國體制內競爭還是“千軍萬馬獨木橋”,出國留學對于各位家長來說,或是一條比較適宜的道路。
適合每個家長的“選校六要素”
最后來談談,具體如何選校?考察哪些方面?
我分享給家長們兩個版本的方案。
一個版本是“專業”版本。如果你對教育比較了解,可以看一下這“六個元素”:
圖 | 嘉賓分享PPT
第一,辦學理念。辦學理念無所謂好壞,都是根據專家仔細論證過的,關鍵是學校的辦學理念與你是否契合?不契合的就不用考慮,契合的就要高度重視。
第二,課程。看學校的學術課程基礎扎不扎實,教育專業性的最 大體現就是課程。
第三,管理。學校的管理很復雜,各位家長就看學校的日常操作精細不精細,如果走進學校發現一切井然有序,那這所學校的管理差不到哪里去。
第四,師資隊伍。主要看師資的教育背景。
第五,升學率。但是家長要注意看它的“進口水平”與“出口水平”之間的比例,那更能夠說明問題。
最后,校長??葱iL是否具備國內、國外的教育背景或者管理背景。
這是專業版,看這六個方面。
如果家長對教育并不是非常了解,我分享給大家一個“非專業版”,也具有“六個要素”:
圖 | 嘉賓分享PPT
第一,這個學校有沒有自己的校園。校園里所有的建筑是這個學校自己投資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學校投入幾十個億在其中,也不敢隨隨便便地辦學。國家政策規定,如果學校辦不好,教育規劃用地也不能挪作他用,所以憑這一點,可以確保這個學校壞不到哪里去。
第二,這個學校有沒有自己的高中部。如果有小學、有初中,還有高中部,高中部的出口是面向海外大學的,那說明這所學校擁有連貫的學制,對孩子的全面規劃有一個整體的考量。
第三,看學校硬件的精致程度。請大家注意 ,不是看硬件的豪華程度,是看硬件的精致程度。辦學校不需要那么豪華,如果這所學校的設施都很精致,那么說明學校對于教育的態度是認真的。
第四,看辦學時間的長短。原則上來講,越長越好。但三年為一個檔次,十年以上基本沒有區別,為什么?因為學校已經經歷過三輪升學了,也差不到哪里去。
第五,看師資。師資怎么看?看這個學校老師的年收入,沒有哪一個校長會花很多錢招來一個不合格的老師,也沒有哪一個老師本來“值”50萬,你只給我20萬,我也到你們學校來,這基本不可能。
最后,看口碑。在網上搜學校口碑,看有沒有好評,上海的學校無論公辦、民辦,好學校、一般的學校,都會有差評的,關鍵是有好評嗎?
這些都是我從事國際教育行業這么多年,替家長們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