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去海外接受教育的利弊直接在海外接受教育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語言上的加強,海外學校升學資源,還能在孩子年級很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對西方文化的認同。但海外學習最大的問題就是親子關系,特別是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在海外學習孩子不可避免的要減少與父母的交流。這一方面是父母的損失,另一方面孩子現在可能沒有知覺,在他成人后,這些遺留的問題就會顯現出來。國內的國際學校填補這一空白,因為直接接受海外教育的中國學生,對中國歷史語言了解的很膚淺,國際學校的話,對中國文化語言會有投入。
國際學校的幾大類型首先在這里要闡明一下國際學校這個定義,嚴格來講,真正的國際學校每個國家的比例都不能超過30%.但這種理想情況往往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在一般將國際學校定義于教授國際課程,脫離傳統教育的學校。按照這個定義,國際學校又可以細分為三種:一是公立背景的國際班;二是私立背景,中國外國國籍都收,且都占一定比例的學校;三是99%的學生都是中國學生的學校。
國際學校的各自利弊公立學校國際班認為他們的學生在中國文化這塊已經做的很好,所以特別注重引進課程,引進老師,但實際上,國際班出來的孩子在本土文化上反而可能是最弱的。但國際班也有自己的優勢,費用低,具有良好的升學率,生源很不錯。所以說如果家長更看重短期利益,那國際班是個不錯的選擇。
私立背景的國際學校是中外籍一起上課的學校,這種學校在將來也將會是最吸引家長的學校。中外籍一起上課這種經驗對中國孩子會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因為這樣學校會關注這一群體,孩子也會更有自信心,覺得自己是主導地位。
如何快速判斷一所學校的質量事實上,國際學校有很多,而且大部分學校都是新的,沒有人是知根知底。家長沒辦法獲取相關的信息,所以學會以內行的眼光判斷學校尤其重要。
其選擇國際學校具有五大誤區,往往是一些不需要過多關注,家長卻花費很多時間研究的地方。
(1)辦學的宗旨。一般的國際學校都會說自己會鼓勵學校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做世界的公民,但實際上這種套話是沒必要去過分關注的。
(2)形象工程。有些學校會將自己與名人,明星或者名機構掛鉤。但真正有實力的學校會展示自己本身,對名人的追逐算是中國特色,不過建議家長還是要關注些實惠的東西。
(3)考試狀元。就像高考表彰狀元一樣,某學校出ib滿分,是如何學習的這些報道也經常見諸于媒體。相比于這類型的報道,家長不如主要關注的應該是前30%的學生是怎樣的學習水平。
(4)高大上的建筑。這樣的建筑的確有一定價值,新的學校往往在建筑方面都會比老學校好很多。從某一程度來講確實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會給家長不錯的第一印象。但是過多的建筑真的就一定好嗎?比如實驗室、運動館等高大上的建筑,孩子真的能在一個星期都用得上?
(5)師生比。1/7和1/10其實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有效擇校的辦法:
間接的方法有哪些(1)看老師。師資是學校成功的基石。事實上,國際學校的特點流動性很強,美國英國可以問教齡,但在國際學校這點很難做到。所以說這個時候如何去判斷?對于這一點可以從給老師的待遇當作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一個學校能給老師很好的薪酬,那么基本就可以判定這個不會差。待遇在官方網站上列出來,在招聘那欄,同時家長們也可以通過私人渠道打聽老師的待遇如何。
(2)生源。好的生源是學校成功的前提。但在這里要澄清一個概念。“不是最牛的就是最好的,而是合適的學校才是最好的。”送孩子去一個畢業生全部申請前20的名校,但也要考慮自己的孩子和班級那些孩子的學習方式和基礎是不是等同的。這里家長首先在心里要有個明確度認知:自己孩子是哪個水平,然后再來選學校。
如何看學校整體水平呢?首先家長可以看這個學校的入門門檻有多高,是從哪些方面來考慮錄取學生的。有些學校是升學率很高,特別有名,但可能孩子進去是墊底的。有關專家建議是孩子要做該班級的前20%,最低不要低于30%,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如果是處于50%后,那對孩子的心理可能會有很大傷害的。
(3)家長。家長圈文化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有些學校要面試家長,就像美國寄宿的學校,面試要看家長對教育的認知,期望是否與學校辦學理念相符。事實上,家長們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背景,但還是有一定的共性的。私下里,或者家長會上就可以多觀察家長們的行為舉止,都談論什么樣的話題。
(4)課程。現在的課程大抵就是3種:alevel,ib,ap.
就普遍認知來講,ib是最難的,但并不是說ib課程是最牛的,另外前面也提過,最好最牛的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所以說,結合自己的背景選課程是很必要的。
至于alevel,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它是英系課程,但實際上,讀alevle也是可以去美國的。其實即使什么課程都沒有,也是可以去美國,畢竟美國的錄取是很開放的。
而ap有關專家認為其并不是系統,而是相對靈活一點,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擅長科目選擇課程。不過這種靈活性在中國是不存在的,學校只提供那么幾門,特別是公立學校。
擇校的直接的了解渠道以上所講的都是間接了解的辦法。直接了解就是在申請前參加這個學校的夏校或者夏令營。這種直接的辦法在中國很缺乏,但在美國卻是家長們普遍使用的方法。現在國內的國際學校夏令營很多,但夏校比較少。
國際學校與海外中學及大學的銜接對于那些一定去海外讀高中的孩子來講,走國際路線的學校是更好的選擇,有些家長考慮在公立學校先學中文,這個是錯誤的想法。對于這類孩子,國際學校與海外中學及大學的銜接尤其重要。那家長該如何操作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呢?
在選學校前,家長首先要了解大學的錄取方向上是個怎樣的比例;其次要看升學指導辦公室老師的配備,特別是9-10年級之后。學校的升學指導是什么樣的系統,完善與否。國內公立學校不存在升學指導辦公室,有的在建,但大多數還是依靠外面的機構。
對于已經明確去什么國家的家長,建議把大學游當作旅游的一部分,大學游不要僅僅看學校的建筑,最好還能預約招生辦,請本校的學生一起參觀校園,能住上一晚也是極好的。
每個正在接受或打算接受國際教育的家長在將孩子送出國時,無論是孩子處于哪一年級,家長必須要回答的一個問題:一個是過程,一個是結果。在對二者的選擇中,就能看出家長內心的個人的標桿。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快樂就可以;有些認為雖然過程痛苦,但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結果好就可以。是找錄取率高的名校還是找學校在過程中是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的學校,是每一位家長必須要做的一個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