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很多初三的學生和家長覺得中考失利,是因為初三沖刺階段沒復習好。
其實不然,如果基礎沒打好,初三怎么可能會得心應手呢?
在眾多考生當中,尖子生所占的比例畢竟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學生的分數是從基礎分和中等分中來的。
那么,中考時基礎分抓不到,是因為在初一初二時忽視了哪些問題呢?(中考如何轉軌國際學校?招生詳情)
概括來說,初一主要注意適應和轉變,初二主要注意分化問題。
初一要注意適應和轉變
初一的同學和家長,先來看看初中和小學有哪些不同:
1課程設置和要求的不同
在課程設置方面,初中課程會更多,而且每門學科的內容都趨向專門化和系統化。
如數學,小學是學算術,初中開始學習代數和幾何。另外,學科新舊知識聯系密切,概念性強,提高了對空間想象力的要求,對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題目的難度與小學相比也加大了許多。
應對策略:
初中課程增多,難度加大,所以對孩子的學習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初中階段的學習是系統的學習,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課時安排不同
初中課堂教學中,用于復習鞏固的時間比小學少,課內作業練習時間少。
鞏固知識的方法與小學也不盡相同,初中更多地需要學生課后不斷思考總結與提高。
相對于小學,初中的作業是多樣的,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只是當作課程的鞏固或第二天的預習。但是中學知識的綜合性,要求初中學生必須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跟上步伐。
應對策略:
要學會自己整理知識,學會對知識進行歸類和綜合。課聽懂、作業會做僅是初級階段,還要追求融會貫通和熟練運用。
3老師講課方式不同
小學老師講課形象生動、活潑,他們比較重視使用教具、掛圖、標本等直觀教學手段,孩子們只要跟著老師走,掌握知識完全沒有問題。
可升入初中后,根據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老師往往注重引導孩子由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并且更注重講清概念,課堂上分析演示較多。
應對策略:
平時多提問,不斷地提出質疑與困惑,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并學會獨立思考,適應更具挑戰的學習。
4學生學習方式不同
初中更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老師不可能再天天盯著孩子,而是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自覺性、主動性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
應對策略:
課堂45分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成績的高低,所以一定要保持注意力,跟上老師的教學節奏,改變學習方式,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逐步做到“三會”:
會預習:能夠在預習的時候畫出重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疑問。
會聽課:能夠集中注意力,并根據老師所講的內容做筆記。
會復習:課后要把當天所學的內容做個小結,整理筆記,理解并掌握所學內容,然后進行練習和錯題訂正。
5學校作息安排不同
初中生課外作業的難度比小學生的大,時間比小學長,為了讓孩子有效利用時間,家長要指導孩子制訂一套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快速適應初中生活。
應對策略:
必要的時候,家長與孩子一起每天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核查,一般說來,制訂作息時間和計劃應注意這幾點:
?根據用腦規律,科學安排時間。
?要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動時間,讓孩子做喜歡做的事。
?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時間,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確保孩子有足夠的運動和睡眠時間。
初二注意成績的分化
有句話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
很多孩子在小學、甚至在初一都是“好學生”,怎么一到初二就成績滑落下去了呢?
1思維未能及時轉換
不少學生在小學時期就已經種下了“初二分化”的種子,如:學習方式屬于死記硬背的、憑“小聰明”但學習習慣不好的、知識面很窄等。
學習的實質并不在于知識量,而在于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初二的學習內容和以前相比有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了“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為主。
學生的“思維準備”在小學沒能做好,到了中學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來了。
應對策略:
①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問題。眾所周知,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②知識面要盡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③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果?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2缺乏意志力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有一部分學生較聰明,之前學得很輕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的成績。
但到了初二就完全不同了,初二涉及的知識量非常大。
由于學生剛進入初二,心理發展不成熟,困難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自我放棄。
又由于學習的長期性,需要學生堅持不懈地學習,但部分學生缺乏起碼的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就產生應付的心態,造成學習不扎實,分化下來就是必然的了。
應對策略:
首先,要正確認識“會玩才會學習”、“快樂學習”。
其實,只有會學習的學生才會有真正的、長久的快樂。
第二,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奮。
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勤奮學習是不可能的。
明白要成才非學不成,任何的機遇都是勤奮勞動獲得的,只有拼奮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橋梁。
3學習習慣不好
現在初中學生學習成績好壞主要不是取決于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決于非智力因素(情商)。
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興趣、體力,還有習慣等因素。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每個人的學習終身受益,也是影響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學習習慣具體指上課習慣、自習課習慣、做作業習慣、預復習習慣、考試習慣、記憶習慣、出考題的習慣、反思的習慣等。
應對策略:
要養成細致、扎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
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
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父母可以適度夸獎,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
4家庭因素
家庭關系不和睦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在孩子上初中的階段,應盡量保持家庭生活狀態的穩定。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值發育期,生理上的變化也讓他們更需要個性發展,更希望讓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就是“初二孩子逆反心理較重,反叛的行為比其他年級更明顯”。
應對策略:
盡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盡量不改變生活狀態。
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臨下”。
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
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導而不是堵塞的方法。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如果與孩子起了語言上的沖突,家長一定要冷靜,絕不能激化矛盾。
中學階段的孩子容易沖動,家長是成年人,應該理智,應立即主動采取適當方式停止爭辯,但決不放棄。
等雙方冷靜后,再來開導孩子,效果一定會好得多。
給初一初二學生的一點建議
首先,不要等到初三再發現你與同學的差距。
在關心自己的考試成績的同時更要關心自己的學習狀態。
不懂就問,沒跟上的馬上跟同學討論,千萬不要想著等到初三去“查缺補漏”。
其次,有個遠大的目標,有個合適的計劃:嚴格管理時間,科學安排時間。
大部分初三學生的時間真的是擠出來的,幸運的是我們還有時間,把握住這段時間,我們的初三將會更加有條不紊。
最后,要有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做題習慣,這些習慣包括:
學會處理審題與做題的關系
我們要重視審題,下筆更嚴謹,要吃透題目的條件與要求,更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之后再去著手做題。
學會處理“會做”與“得分”的關系
要將你的解題思路轉化為得分點,主要體現在準確、完整的推理和精確、嚴密的計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情況。
“瘸腿”科目要盡快補齊
同學們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補“瘸腿”,那就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輕松了。
另外,還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平時多準備幾個筆記本,遇到好問題及容易出錯的問題就及時記下來。
這樣,復習時就能有的放矢,有條不紊,不慌不忙了。
在中考升學高中之際,是很多家長為孩子考慮升學方向的一個重要階段,有些學生家長會考慮轉軌國際化學校。 那在中考出成績后考慮轉軌國際化學校的話,主要有3條路: ① 國際高...
2024-07-31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0
2024-05-10
2024-12-23
2024-12-23
2024-08-05
2024-07-31
2024-07-31
2024-05-19
2024-05-18
2024-05-18
報名咨詢電話:400-805-3685
國際學校擇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