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每年發榜季,名校光環總會成為吸引眾人目光的流量密碼。我們一方面為獲得夢校offer的同學高興,一方面又有些隱隱的擔憂:大家越追逐名校,似乎就越有一種想總結出“牛劍配方”、“藤校模板”的傾向。
這種性質的“以終為始”也許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但總讓人感覺不太對。到底是哪里不對?在采訪了上海英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浦西)(以下簡稱“BISS Puxi”)的三名學生和一位老師后,我們有了一些發現。
Reia、Matan和Emily都是BISS Puxi高中部的學生。上一學年末,他們參加了培生愛德思考試局組織的IGCSE全球大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 Matan和Emily分別獲得中國區歷史和法語科目的最高分;
- Reia獲得了數學科目的全球最高分,成為7萬余名考生中的佼佼者。
在The Pearson Outstanding Learner Awards頒獎典禮上與老師合影,三名同學從左至右分別是Matan、Emily和Reia
他們為什么能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
作為國際學校的學生,他們需要刷題嗎?
處于類似國內體系的初升高階段,學校老師和父母盯得緊嗎?
帶著上述疑問,菁kids采訪了三名同學,并從他們身上找到了一些共性。
PART/1 自己
善于反思和總結學習方法
學霸們通常都有自己的獨門秘籍,勤奮自不必說,而且善于反思和總結。
在我們的印象中,國際學校的學習氛圍通常很chill,刷題什么的好像跟他們沒什么關系,其實不盡然。
這次拿了數學全球最高分的Reia說,她平時做數學作業每天可能就花二三十分鐘,但是在備考期間,也會一套套刷往年的卷子。
只不過這個“刷”會講究一定的方法,比如看到一道題,先分析它要考察的是哪些知識點,再看出題者把“陷阱”布在哪兒,等這兩步都完成就差不多了。
歷史得了高分的Matan,模擬考并不理想,16分的三段式論述題只拿了9分,他就主動去分析問題出在哪兒。
在對照了評分表,看了10-13分、13-16分這兩個梯度的要求后,發現自己史實部分掌握得不錯,但是答題結構有所欠缺。于是他就專注于答題結構的訓練,在考前答疑時間向老師請教,一點點提升答題規范。
專注學習中的Matan
作為一個如假包換的J人,Emily特別喜歡做To Do List,而且會把最難和最不想做的事情排在最前面,完全不給拖延癥一點發作的機會。考慮到學習語言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她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來復習法語,也許只是短短的10分鐘,但每天堅持、雷打不動,以此來保持語感。
PART/2 父母
控制欲不強,支持起來卻毫不含糊
這段時間,“東亞父母”成了又一網絡熱詞,這一群體對子女的高期待、強控制、習慣性掃興引發了現在已經成年的子女們“笑中帶淚”的控訴。但是這次跟Reia和Emily這兩個出生成長于華人家庭的同學聊,卻打破了我們對東亞家庭教育理念的刻板印象。
Reia和Emily都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
數學高手Reia用“artistic”和“athletic”這兩個詞來形容自己。她愛涂鴉愛畫畫,會時不時“手癢”,在節假日時間充裕的時候花上幾個小時來畫一幅畫。她也彈鋼琴,但主要是為了宣泄情緒。
說到運動,她喜歡羽毛球和籃球,最讓人Wow的是,她還練鐵人三項,去年參加了三次業余賽一次專業賽。
而以上這些,都出于她自己的熱愛,“父母從來不強迫我做什么”,她說。
在鐵人三項中獲得獎牌的Reia,在繪畫上也頗具天賦
在列舉自己的課外活動時,Emily的list更長。從鋼琴到大提琴,從游泳、籃球到網球、健身,從畫畫到戲劇再到辯論,不一而足。不過這些也都不是父母push她去學的,他們只是根據她的意愿盡力支持。
豐富多彩的活動,都來源于Emily自己的興趣和熱愛
事實上,在Emily備考IGCSE最緊張的那段時間,正是爸爸提出,要把每周六設為Emily的“充電日”。爸爸的建議是:周一至周五好好學習;周六全家人一起運動逛街吃好吃的,充充電;周日做個復盤,等到周一就又可以能量滿滿地開始新的學習。
PART/3 學校
提供安全、豐富的支持性學習環境
Reia從Y1開始就一直在BISS Puxi上學,當我們請她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她眼中的學校時,她選的是Free(自由)、Resourceful(資源豐富)和Disciplined(有規則)。如果要用一句話把這三個詞串起來,就是“在一定的規則內,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和強有力的支持”。
說到“自由”, Reia感覺同學們想在校內組織活動、發起社團基本都是一路綠燈。Emily就發起成立了一個救助流浪貓咪的社團,與周邊的寵物診所合作,給流浪貓咪打疫苗、做絕育手術。
Matan則很喜歡歷史課上輕松、開放的討論氛圍,感覺不像是在教室里,更像是大家圍坐在咖啡館里談古論今,所以他很樂意貢獻自己的觀點。“即便說錯了也沒關系,老師會糾正,這樣我就又學到了新的東西。”他的成長型思維也讓人刮目相看。
說到“資源豐富”, Reia提到學校本身就是SAT考點,不需要再舟車勞頓地跑到外面去考試。Emily覺得學校有很好的老師,且不說他們在自己所教學科上的專業性,有一個讓她特別感動的點是:會法語的老師知道她在學法語,走廊上遇到就會用法語跟她聊天,讓她有更多練習的機會,學西語的同學也會有類似的“待遇”。
此外,她每周二、四、五還會跟著得過奧運冠軍的老師Mr. Marlon Devonish訓練,一天長跑、一天短跑、一天體能,像這樣跟著頂尖運動員訓練的機會也是非常難得的。
體育老師Mr. Devonish曾得過奧運冠軍
已經被牛津大學數學專業預錄取的Frank,從入學起就展露出了數學方面的天賦,對自己大學想去哪兒、讀什么專業有非常清晰的認識。
大學升學和職業發展指導辦公室主任Alexander Olya老師會定期跟他開會,從整體申請策略上給出一些建議,也有對牛劍申請比較熟悉的老師抽出自己的時間來輔導他。
今年Frank成功收到了牛津大學的offer
BISS每年舉辦University Fair幫助學生了解全球的大學名校和專業方向
跟Mr. Olya聊起BISS Puxi學生的大學申請趨勢時,他提到這幾年申請工程專業的學生不少,而且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機械工程,也拓展到了化學工程、材料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除了學生自己家庭的原因,他猜測這可能也跟學校引入了工程方面的學習資源有關,因為有接觸和了解到機會,就有不少學生對此萌發了興趣,有一年甚至有三名學生申請了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學校還組織學生去蘇州的冷泉港實驗室參觀。那兒有一個DNA學習中心,學生們見識到了最前沿的技術,聽了學術講座,甚至動手參與了果凍電解質相關的實驗。
“每一個對生物科學感興趣的學生后來在申請文書中幾乎都提到了那次研學,因為這樣的實驗與他們未來要學習的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甚至之后的職業發展都有密切關聯。”Mr. Olya說。
BISS PUXI學生在冷泉港實驗室參觀研學
PART/4 結語
令人比較意外的是,數學高手Reia對西方哲學感興趣,歷史考了高分的Matan大學想申請計算機工程專業,法語厲害的Emily也熱愛數學,大學在考慮動物學方向。這種跨學科、不設限的思維似乎不是個例。
Mr. Olya聽完我們的“發現”后笑言:“這三名學生都很厲害,他們知道跨學科學習對于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的重要性。”
事實上,跨學科正在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他特別欣賞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大學在課程設置上的靈活做法。新加坡國立大學只有約三分之一的課程跟專業相關,剩下的三分之二都用來傳授軟技能、訓練技術技能,學生可以選修各種他們感興趣的課程。
在像BISS Puxi這樣的國際學校里,因為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理念合拍,學生受到的外部壓力沒那么大,反而有余裕去探索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以一種舒展的狀態進入心智逐漸成熟的高中階段。他們有強勁的自驅力、有他人無法拷貝的個性,因此根本就不需要去套名校模板,只要自由、自在、自發地生長。
BISS PUXI 2024年錄取
更多學校開放日詳情點擊
以上就是《牛劍配方?藤校模板?跟3名學霸聊完后,發現了哪些共性?》介紹。
美本早申落下帷幕,接下來的三四月有兩件大事! 一件是美本RD放榜開始,新一輪的藤校角逐再次登場,今年最終上海國際學校中哪寫學校能笑到最后,今年是否會出現“哈耶普斯麻&rd...
即將迎來新學年的到來,這也意味著國際學校即將開始秋季招生! 對于想要進入國際化學校的學生而言,面試是他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學生在通過筆試后,卻遇到了面試環節的不幸。...
上海國際化學校2024-2025學年秋季招生已經徐徐開幕,30+學校也已經公布了招生考試安排,后面也將會有更多學校公布。有想今年秋季入學國際化學校的學生家長快來抓緊了解吧,后面...
面對眾多的國際學校,如何選擇最適合孩子的學校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將為您揭秘上海國際學校的類型、學費、課程以及考試信息,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國際學校的核心要素,為...
隨著國際教育在國內越來越火,目前在中國國際學校領域的頭排兵,當屬上海。在國內,上海擁有全國第一大數量的國際學校,共195所學校,遠遠甩開擁有155所國際學校的北京,穩居全國第一。...
1月24日,劍橋大學迎來放榜,眾多學校紛紛收到來自劍橋的offer。截至目前,共有247封offer被發放。其中,大陸地區的90所學校共收到234封,海外高中則獲得了13封。 劍橋大學 劍橋大...
2024-07-31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0
2024-05-10
2024-12-23
2024-12-23
2024-08-05
2024-07-31
2024-07-31
2024-05-19
2024-05-18
2024-05-18
報名咨詢電話:400-805-3685
國際學校擇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