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學校
政策解讀
全國統一招生熱線
400-805-3685
寫在最前面:
1月25日,發布完牛劍預錄喜訊的我們,再次收到了來自A2年級的好消息:繼2016屆光劍校友、入讀劍橋大學的張乘源之后,又一位光劍學子拿到了“留學生獎學金天花板”怡和獎學金(The Jardine Foundation Scholarship)!她,就是A2-5班的牛津大學的準新生,施天行同學。
在班主任和升導老師的眼中,施天行 “行動力令人嘆服”,“非常靠譜”,“遇到問題一點就通”,得到牛津和怡和的雙重肯定屬于“實至名歸”。在施天行的朋友們眼中,這位“學霸”的成功實屬“不可復制”。但當我們在采訪中兩次將“你覺得你的成功經驗是否可以復制”這個問題拋給她時,這個率真的女孩卻說,“我覺得,應該可以吧?”
5A*、Pre就拿到了UKChO金獎、牛津大學化學系offer、怡和獎學金獲得者……這些看似豐富且珍貴的title在施天行口中更像是一次次偶然的機遇。但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這是一個超級行動派在無數次“突發奇想”后的成果。
怡和獎學金讓我認識到,
留學的意義之一,是學會和很多來自不同文化和家庭背景的人打交道。
怡和獎學金
是由總部設在香港的怡和集團頒發的獎學金,于1982年設立,專門資助亞洲杰出青年前往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然而,怡和獎學金的申請難度極高,篩選流程包括兩篇文書和兩輪面試,每年全球獲得獎學金的學生不超過30人。
因為心儀的學院恰好在怡和授予獎學金的范圍之內,施天行踏上了她的申“怡”之旅。在遞交了文書等材料后,一面隨之而來。施天行說,“一面時,我是抱著不會有二面的心態去的,在鏡頭前一通發揮,把自己心里想的都說了。也不知怎么,就收到了二面的通知。”
二面需要申請者去怡和的香港總部。在那里,她認識了很多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有的和她一樣來自大陸,有的來自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也有的來自香港本地。
她說:“那天晚上buffet dinner、以及第二天中午吃飯時和我的面試官們聊天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去留學的意義就是認識很多很多來自不同文化和家庭背景的人,和很多不一樣的人打交道。這種意義上來說,那兩天是我申請季里最緊張、卻實在是最快樂的兩天。所有人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我們獨自前來香港,和素不相識的人做室友,然后慢慢的和大家熟悉起來,一起面對面試當天的重重困難。面試時有很多‘意料之外’,所有的人都很緊張,但是,我和當時認識的幾個申請者最終都成功了!”
選擇化學,我一直在路上
和“不知怎么”拿到怡和獎學金一樣,問及為什么選擇化學,她好像也說不出什么特別的理由。但是,在她能想到自己的求學經歷中,化學這個學科總是和她有著奇妙的“化學反應”。
就比如初升高時的自招考試,她在需要選擇兩個科目答題的考試中選擇了化學和數學。但是在隨后的三個小時中,由于寫化學題寫得太過投入,她空掉了整張數學卷子,但將整張競賽難度的化學卷子全部做完了。
問及Pre就拿到UKChO金獎這件事,她說,那也是一次偶然事件:“就是和教高年級化學課的張一老師聊起來了,她說我可以去考UKChO(英國最高難度的高中化學競賽),然后我就報考了。就這么簡單。”As年級的時候她又考了一次,拿到了71/86的分數。
當我們試圖從她的家庭來探索影響她專業選擇的因素時,施天行告訴我們,爸爸和媽媽的專業都不是化學:“好像,很多事情也沒有那么多為什么吧,就像我真的不擅長文科一樣,對于化學這個科目,我確實就是擅長且喜歡。”
和大部分處于高中階段的同學們一樣,雖然對化學這個學科感興趣,但她也還在探索階段。怡和二面的時候,面試官問她以后到底是想學有機化學還是無機化學,她誠實回答說不知道。當面試官對此表示疑問時,耿直的她說:“這就是我為什么要上大學呀,只有學的更多,我才知道自己要選擇哪個方向。“
談及未來的專業規劃,她的態度是開放的,就像當初不知為什么早早選擇了化學一樣,她決定繼續這樣的認知策略:不給自己設限,學到哪兒,就是哪兒。
我居然參加了這么多校園活動…
談及校園活動,她說自己好像很少參加。但當我們向她列舉光劍的許多活動時,她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參與了這么多:
在支教社,她是化學小組的組長,負責培訓支教小老師,幫助山區的孩子補習化學內容;在“大佬云集”的化學社,她是副社長,AS時給社員們講了一年的課;學科補弱活動,她是化學學科的“小老師”;在班級里,她是學委,Pre時還會將自己整理的學習資料發給班級同學們……
雖然她一直說自己不積極,但是實際上,她不會止步于某一個活動,永遠有下一件事情要做,于是,到了A2,她幾乎都忘了,自己曾經做過那么多。
采訪的最后,我們問她怎么理解光劍的校訓“做最好的自己”,她的回答是:“我覺得做最好的自己,是懂得按照自己的節奏行走,追尋自己內心的聲音,走屬于自己的路。尊重所有聲音,但是只做自己的小太陽。”
以上就是《上海光華劍橋學子榮獲怡和獎學金得主&牛津準新生專訪 ,無數個“突發奇想”后的行動派》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