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為什么選擇上海浦東新區惠立學校?“今天,你交給我一個孩子;明天,我將還你一個棟梁。”這是很多學校在招生演講時,會向家長傳達的愿景。
每個父母在將孩子送到一所學校時,也會懷揣著這樣的期待。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還未完全定型,學校對孩子的塑造和影響就更為深遠。
可以說,能遇到一所好學校,給孩子的人生帶來正向加持,無疑是幸運的。
有一位熟悉的媽媽,就是這樣一位幸運的家長。她的孩子Steven,如今是一位十年級的高中生,不僅學術成績優秀,更主要的是,他對自己的學業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計劃,而且還開朗自信,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不得不說,這簡直是多少家長夢寐以求的“別人家的孩子”。
不由好奇,這樣一個妥妥的不用操心的寶藏男孩,究竟是怎么“煉”成的?他所在的學校——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惠立學校(上海惠立),究竟是施展了怎樣的魔法,能培養出像他這樣內心豐盈、有目標也有動力的積極創建者?
于是,找到了Steven的媽媽,聊一聊在她這位親歷者的眼里,孩子在學校的這五年究竟發生了什么。
Steven是上海惠立十年級的學生。和其他惠立學子一樣,他的日常一天,總是從既忙碌又從容的早上開始。
作為惠立高年級的學生,他要保質保量地完成緊湊的校內課程,“見縫插針”瀏覽各類世界社政新聞、閱讀課外書目——這些都會在課堂上隨時提及;還要“無縫對接”各類社團,以及大大小小的活動籌備會議。
此外,Steven仍需要時不時規劃出時間,和學院導師、各項目負責老師聊一聊自己的生活近況、學習及活動進展;與升學指導老師探討未來的大學申請和職業規劃。
事情千頭萬緒,但發現,Steven總能從容應對。
他學術成績名列前茅,學術活動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
學業之外,他熱心校園各類的活動和比賽,常擔任活動志愿者、外場支持者,是大家信任的后援;
同時,他興趣廣泛,不僅在公益、騎行、街舞、說唱中頗有涉獵,還以成為“校籃球隊候補隊員”而深感自豪;
在近期舉辦的阿思丹商賽(ASDAN)中,他還一舉奪得了金牌。
不過,Steven優秀的學術成績、不斷跨界的勇氣和自信,并不是與生俱來的。
五年前,作為創校學生進入上海惠立的Steven,更多是人群中安靜的旁觀者。他曾向一對一的學院導師袒露心聲,覺得自己很多地方都不如別人,所以甘做一個小透明。但表面平靜的他,內心卻也不乏對學校各類活動有著自己的觀點。
那么如何才能讓這個“小透明”,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能被更多人看見呢?
當上海惠立首屆TEDx演講在校園中轟轟烈烈地開始招募時,覺察到Steven心理波動的導師李老師,立即抓住機會鼓勵他,“何不嘗試一下,給自己一次表達自我的機會呢?”
為此,導師李老師還特意將參加校內活動的選項,增添至Steven的學習計劃表中,作為階段性努力的方向。
尚不擅長公眾表達的Steven在老師的鼓勵下,最終突破自我,站上了比賽海選的舞臺。他的演講主題——《“殺馬特發型”的前世和今生》,來自于他在理發店里一閃而過的靈感。
為了在舞臺上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想法,Steven埋頭開始了演講稿的創作,反復斟酌,幾易其稿,這股認真的勁頭,令Steven的媽媽刮目相看。
賽后Steven和媽媽還依然興致不減地討論和分析這次演講的得失。Steven媽媽覺得,兒子演講止步海選的原因可能在于他的演講選題“殺馬特發型”不那么“高大上”,但,那又如何呢?
“他能夠站上舞臺,在觀眾面前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就已經是他自己的極大突破。”臺下觀眾熱烈的掌聲,也為Steven帶來了表達自我的信心——只要敢于嘗試,他可以做到!
為此,Steven媽媽慶幸老師們對于孩子選題的“精準”拿捏:在數次演講稿的指導修改中,從不輕易否定孩子的任何想法,而是看到孩子每一次的微小進步,幫他們點燃更多的思維火花。
事實上,不僅是Steven,在這次眾多演講選題中,惠立的孩子們有從哲思角度激情探討“人對本身的‘獸性’和‘神性’的反思”的,有從吃香菜的稀松日常入手,展現自己對“二元論”思維看法的……在賽事的各個階段,大家都能暢所欲言,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思考。
鼓勵和珍視孩子的每一次思考與表達,正是這次比賽創辦的初衷。李老師認為,“任何表達我們都應該去接納,這樣孩子才不會擔心自己表達出來的東西不夠體面或華麗。即便是一些相對小眾的表達,也是值得討論的視角。”
歷經了選題準備、上臺演講和賽后反思后,相對于“結果”更看重每場比賽的收獲的Steven,也擁有更加“富足”的信心。
一次次“登臺”磨煉出“膽識”的他,也不再怕“犯錯”;從最初的“小透明”到 “下次,我還來!”,Steven慢慢游刃有余地在上海惠立蓬勃發展的學術活動、社團組織中享受到快樂和自由。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第一實驗學校校長李希貴曾說過,“人生是一枚硬幣,正面是選擇,背面一定是責任。只有交給學生們選擇的空間和權利,他們才可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
Steven正是這樣成長起來的一個代表。在惠立豐富多元的校園里,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機會。
更可貴的在于惠立學校開放包容的校園文化,讓惠立學子循著各自的特質與興趣縱深探索。在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上,哪有人會不經風雨?但能夠包容試錯的土壤環境里,才能長出對自己負責各放異彩的少年。
相信這樣“不怕錯”的他們,今后才能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不會錯”。
自信的建立,給了Steven改變的契機。不過,面向未來,僅憑自信并不夠,還要給予孩子不斷成長的底氣。
那么,底氣來自何處?學校又能做些什么?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及白宮行政部門演講稿撰寫人丹尼爾·平克(Daniel H.Pink),曾在自己的研究中這樣寫道:“自主、掌控和目標,是讓人類學習、成長和快樂的原因。”
仔細想來,底層邏輯確實如此。循著同樣的理解,上海惠立在教學體系的設計上,也有大膽且嚴謹的探索。
首先是積極自主地探究式學習。
Steven媽媽,她從未想過,打小未見特別音樂天賦的Steven,會忽然有一天,錄制一首特別的歌曲送給爸爸。
在上海惠立提供的兩百多門的輔助課程及活動中,有一門和搖滾、說唱相關的音樂課程。
最初Steven只是循著興趣選修了這門課程,在語文課學習杜甫的《石壕吏》這首詩時,他忽然聯想到了說唱課上老師教授的詞曲創作。突發奇想的他想嘗試將這首經典中文詩歌,改編成rap,換一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它的理解。
這個看似“離經叛道”的提議,很快得到了老師的認同。“學習也是體驗,只要學生能去揣摩詩中的心理活動、再現當時的社會場景,就已經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標”。
在李老師的鼓勵下,Steven這首古風rap,“不但生動復刻了作者的情感,還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很長一段時間,同學們都在傳唱他這首歌。這就是一次很好的自主引導、自主探究式學習。”
這樣趣味化卻又不失深度的學習,也漸漸給Steven 的中文寫作和表達,帶來了肉眼可見的進步。這反過來,也讓他更有動力、有信心地將自己拓展到并不擅長的新領域。
就像在這次戲劇節中,鮮少有表演經驗的Steven,就主動報名參加——扮演一位失意落魄的中年男子。
為了貼合角色,Steven特意請教了爸爸,爸爸為Steven分析和揣摩人物心理給到了很多的分享,從成年人的角度給予一定的建議。于是Steven將參考資料整理成一份扎實的人物分析,剖析自己對角色性格、形象的揣摩、理解及演繹方案。
這些活以致用的實踐,也讓Steven在英文劇本寫作技能的磨練中,漸漸捋清了中英雙語不同的寫作邏輯,對未來的大學申請文書撰寫,也有了更多的篤定。
這種不斷地自我拓展,也給了Steven更大的成長空間。
疫情雖然阻礙了他對心儀大學的實地探訪,但Steven卻在惠立舉辦的各種線上大學信息分享活動中,收集和梳理了更多資訊。而寫作能力的拓展,也讓他敢于主動出擊,與心儀大學的招生老師發展并建立起了常態的郵件往來。
一步步推進中,Steven不僅能隨時獲得最新資訊,不斷優化申請方案。同時還為自己量身定制了一張申請分析表,詳細備注了每一個申請過程中,所需的注意事項,對即將到來的學校申請,也更加胸有成竹。
教育的魅力或許也在于此,只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和寬松的土壤,他們就有足夠的信心和樂觀的心態,迎接挑戰、自驅向上。
其次是創建高效學習的全面支持系統。
作為他多年的學院導師,李老師和Steven之間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Steven每一次的情緒波動,也都能被李老師細膩地捕捉到。
這就是上海惠立打造的學院與導師制(House system)。
上海惠立的學院與導師制:所有學生都有自己所屬學院的專門導師,導師不只是提供學術指導,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更是學生學校里的“家長”,定期與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答疑解惑,關注他們的自我成長。
李老師表示,每個人的特長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惠立會更看重學生的自我的成長,鼓勵他們始終對目標保有韌性,對未來保持希望。
導師對學生的關心,見諸比比皆是的細節。
Steven的媽媽回憶道,“有次很晚了,我給老師留言了孩子作業中的難題,我以為老師不會回復了,沒想到他很快就回復了,當時我非常意外,但后來發現這是惠立老師的常態。和孩子接觸的每一個老師,對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狀態、進展和需要改進的方面,都非常清楚。”
每個階段學習結束,Steven都會帶回家一份詳盡的成績報告。
報告不僅包含課堂表現、作業表現、小組項目表現等形成性評估,以及階段性的學術測試這樣的總結性評估;
還包括課堂/社群活動參與度、價值觀表現及學業努力程度表現等態度評估。
“如果哪方面做得不太好,老師會專門為學生列出有針對性的計劃表,所以學生很清楚自己該從哪些方面來努力和如何改善。”老師細致周到的反饋,令家長能夠更加了然,在居家中給予孩子需要的支持。
Steven媽媽坦言,到了高年級,學業強度、壓力確實存在,“我也不能避免焦慮。尤其是處在青春期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如何幫助孩子平衡學業和生活,是有難度的。”
家長想要緩解焦慮,還得要不斷“自我升級”。在這方面,學校也給到了很全面的支持,五年來在每一個關鍵和需要的時間節點,學校都會提供各種主題的家長工作坊,給予家長足夠的信息支持與輔導建議,同時提供各種定期的家校溝通會,讓家長得以和學科老師保持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近況,共同合力支持他們的每一個關鍵節點。
就拿每位家長都關心的大學申請和職業規劃來說,早在八九年級開始,學校就開始提供相應的規劃指導講座和一對一郵件溝通,給到孩子和家長足夠的參考信息,讓師生、家校之間信息暢通同步,保證每一位孩子在申請之路上走得更從容。
Steven的在校經歷,也讓媽媽對“不焦慮”的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做到真正的松弛和不焦慮,孩子必須要有堅定的目標,還有能夠達成目標的方法和強大的內心。
Steven身上的變化讓媽媽對惠立更有信心,Steven妹妹也在今年追隨哥哥的腳步,進入惠立讀書。
作為眾多學子中的一個縮影,Steven這五年的成長變化,得源于惠立學校的自我迭代發展。“不斷往前邁一步,在開放的領域不懼先行”,這樣自我實現的觀念,可以說成了整個學校的共識。
在創校的第二年,惠立就成立了上海聯勸惠立之友慈善專項基金,將優秀的公益項目引入惠立校園的同時,惠立學子走出校園,關注社會真實社會問題。
“有機農場”便是其中的首批項目,也很能說明“正向循環”的價值。惠立專門在學校開辟了一方小小農場,結合學校特色的有機種植課程,學生可以身體力行地體驗播種、耕作、堆肥、栽培等種植技術,在感知四時之間學會尊重自然、愛護自然。
去年“有機農場”公益項目全面升級為“惠立教育農園合伙人項目”。Steven便是在這個重要的階段加入了“農園”團隊。
團隊升級后的最大變化,就在于這個有機農場既要按照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又要在運營中關注自然環境問題,讓學生們參與到真實的經營管理中:從籌建到需求調查,再到農事管理,采摘售賣,最終回饋社會。
Steven在項目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深度參與前期市場調研、項目宣傳,擬定有機農場的營銷方案。最近,他還和項目團隊共同籌建了一個自然生態有機工作坊,向校內一至四年級的學弟學妹們開放,讓他們了解有機生態的形成。
在今年阿斯丹商賽上,Steven一舉拿下了金牌,他覺得這一獎項還要歸功于在公益項目中躬行實踐的經歷,反哺了自己在經濟學上的認識。
可以說,正是公益促成了Steven知行合一的認知閉環。在真實的社會公益項目里身體力行,又積極參與公益創新,“這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快樂。”
Steven也表示,這種快樂,首先是親自參與公益項目活動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逐漸養成了積極影響他人、社群和造福社區的社會意識。
2022年,上海惠立成立了慈善火花項目,在一個個真實的公益場景中,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感知社會法則;
在慈善項目中引入了學科知識和思維能力培養,孩子在公益實踐中自我效能得以提高的同時帶來了項目所針對的社會公益效果,一舉雙得。
立足長遠與可持續發展,惠立還在公益版圖中加上了資助與創投項目,從而和慈善火花、賦能項目共同形成了一個正向循環。
惠立的“公益正循環”不僅教會孩子如何表達善意的價值觀,更教會他們用全新的思考維度,觀察社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在實踐和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新方向、新意義和新價值。孩子們在公益中感受到美好,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這些踏踏實實做過的事,也對我們今天探討教育提出了一個問題:一所好學校的社會價值究竟如何衡量?
教學優異,學生自信出色,有了這些特點便已是一所好學校。然而,在這個基礎上,還能夠惠及更多的社群,讓更多的人成長為推動社會前進的“發動機”,這恐怕才是一所有責任感的好學校所獨具的特色與價值。
在這個復合維度上,上海惠立是一個范例。
今年時值上海惠立創校的第五年。五年時間不是很長,足以影響一個孩子,讓他從青澀內斂走向昂揚自信。在惠立構建的豐富多元的學術體系與開放包容的全人教育的厚實土壤中,惠立學子正在成長為不懼挑戰的積極創建者,一步步找到心中熱愛,追光而行。
在時間的維度上,上海惠立是一所年輕的學校;但在與社會產生鏈接的維度上,它超越了時間的限定,在這不長的五年里創造出了遠超過五年發展歷程的社會價值,以敢為先的魄力和無“限”程的視野,一騎先行,成長為公益慈善教育的行業先鋒。
惠立探索公益賦能學生的教育通路,為學生自我探索開辟了真實的演練空間;惠立學子探索社會問題解決方案,為所關注的社群帶去積極的影響和改變。
惠立將象牙塔和增益社會進行鏈接的真實教育,以蝴蝶振翅的身體力行,惠及惠立學子的同時,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彌新的啟示,這大概才是值得我們長久關注的教育的影響力。
2024-07-31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7
2024-05-10
2024-05-10
2024-12-23
2024-12-23
2024-08-05
2024-07-31
2024-07-31
2024-05-19
2024-05-18
2024-05-18
報名咨詢電話:400-805-3685
國際學校擇校網